在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的當下,廢水處理成為眾多行業需要攻克的關鍵難題。無鐵硫酸鋁作為一種有效且環保的水處理藥劑,憑借其獨特的化學性質和很好的處理效果,在廢水處理領域嶄露頭角。它究竟有著怎樣的處理廢水方法,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廢水水質呢?讓我們一同深入探究。
一、處理原理?
無鐵硫酸鋁溶于水后水解生成帶正電的氫氧化鋁膠體,通過電中和、吸附架橋及網捕作用,使水中負電性的懸浮顆粒、膠體及有機物凝聚成大顆粒絮體,之后通過沉淀或過濾去除。其優勢在于鐵含量很低,避免傳統硫酸鋁處理后水體殘留鐵離子導致的色度增加或設備結垢問題。
?二、操作步驟?
?1.溶解配制?
將無鐵硫酸鋁固體按5%-20%的濃度(質量分數)加入溶解池,注入清水攪拌至完全溶解,形成均勻溶液。
溶解時間約30-60分鐘,溫度控制在20-40℃可加速溶解。
?2.投加方式?
?直接投加?:適用于小型處理系統,將無鐵硫酸鋁溶液通過計量泵均勻注入廢水混合池。
?稀釋投加?:對高濃度廢水,可先將溶液稀釋至1%-5%濃度,再投加以減少局部濃度過高導致的絮體破碎。
?分階段投加?:在混凝反應池中分2-3次投加,初次投加量占總量的60%-70%,剩余量根據絮體形成情況補充。
?3.混合反應?
?快速混合?:投加后立即以200-300r/min的轉速攪拌1-2分鐘,使藥劑與廢水充分接觸。
?慢速絮凝?:調整轉速至30-60r/min,持續10-15分鐘,促進絮體生長至直徑2-5mm。
?pH控制?:合適的處理pH范圍為6.5-7.5,若原水pH偏離,需用酸堿調節劑預處理。
?4.沉淀分離?
絮凝后的廢水進入沉淀池,停留時間1.5-2.5小時,使絮體沉降至池底形成污泥。
上清液通過溢流口排出,進入后續過濾或消毒工序。
?5.污泥處理?
沉淀池污泥定期排放至污泥池,經濃縮、脫水后外運處置。
污泥含水率可降至75%-80%,減少處置成本。
三、關鍵參數控制
?參數?
|
?推薦范圍?
|
?影響?
|
投加量
|
50-150mg/L(按Al?O?計)
|
過量導致出水鋁殘留超標,不足則絮凝效果差
|
反應時間
|
快速混合1-2min+絮凝10-15min
|
時間不足絮體細小,過長導致絮體破碎
|
pH值
|
6.5-7.5
|
pH<6時鋁水解受抑制,pH>8時生成Al(OH)??影響沉淀
|
溫度
|
15-35℃
|
低溫降低反應速率,高溫可能破壞絮體結構
|
四、應用場景與優勢?
?1.低堿度廢水處理?:適用于pH<7的廢水,無需額外加堿調節。
?2.色度去除?:對印染、造紙廢水脫色效果顯著,色度去除率可達80%-90%。
?3.重金屬共沉淀?:可與硫化物、磷酸鹽等生成沉淀,同步去除Cu2?、Pb2?等重金屬。
?4.低溫廢水處理?:在10-15℃低溫條件下仍能保持較好絮凝效果,優于傳統硫酸鋁。
?五、注意事項?
?1.安全防護?:操作時佩戴防塵口罩、護目鏡及耐酸堿手套,避免粉末吸入或皮膚接觸。
?2.設備防腐?:溶解池、投加管道需采用玻璃鋼或內襯橡膠材質,防止腐蝕。
?3.與其他藥劑聯用?:可與聚丙烯酰胺(PAM)復配使用,先投加無鐵硫酸鋁,再投加PAM增強絮體強度。
?4.水質監測?:定期檢測出水鋁含量(≤0.2mg/L)、pH及濁度,確保達標排放。
無鐵硫酸鋁處理廢水的方法涵蓋了預處理、準確投加、充分混合反應以及后續分離處理等多個環節,通過科學合理的操作流程,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各類污染物,實現廢水的凈化和達標排放。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持續拓展,無鐵硫酸鋁在廢水處理領域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2025.8.25 ZG